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学术报告:电化学发光谱学与成像测量

发布日期:2022-06-06    浏览次数:

报告日期 时间
报告地点 主讲人

523日上午,浙江大学苏彬教授应学校科技处和我院的邀请参加了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举办的“创新技术,享受学术”系列的学术报告。苏彬教授通过线上腾讯会议以“电化学发光谱学与成像测量”为主题做了学术报告,相关专业师生聆听了报告和讲座。报告由秦粉菊副院长主持。

首先,苏彬教授详细的介绍了电化学发光的研究背景。电化学发光是电极表面反应引起的暗场光辐射,具有背景低、灵敏度高和时空可控等优势。由于目前很多生化分析手段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因此苏彬教授围绕着水溶液中用到的最多的电化学发光体系(三联吡啶钌/三丙胺)展开详细介绍。说明了三联吡啶钌/三丙胺体系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发光机理以及该体系目前的分析应用手段。

 

当前电化学发光分析以光强测量为主,且单次检测仅能完成一种靶标分子的定量分析。因此,苏彬教授课题组设计了两种铱金属配合物和一种钌金属配合物来实现了电位调制的光谱定量检测。接着,苏彬教授又介绍了新一代电化学发光探针——量子点的一些优势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研究挑战。围绕着目前存在的挑战,苏彬教授设计了CdSe@5CdS@3ZnS/壳结构的量子点,其具有相对较窄的发光光谱半峰宽并且通过调控量子点的尺寸大小,可以实现电化学发光光谱的红移或者蓝移。除了介绍量子点优异的性能之外,苏彬教授还详细介绍了量子点的电化学发光机理。

由于目前大多数免疫分析手段是将量子点与抗体结合,利用电极表面的磁微珠来实现夹心免疫反应,因此发光体与电极表面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在电极表面的共反应剂三丙胺需要具有一定的寿命和有效的发光距离才能实现发光分子的电化学发光现象。因此苏彬教授利用电化学质谱方法和电化学发光自干涉光谱对自由基中间体以及发光距离做了研究。同时,苏彬教授还设计了两种新型的共反应剂,并分别对新的电化学发光体系做了电化学发光测试以及发光距离的研究。最后,苏彬教授通过电化学发光显微成像技术来解释了电化学发光的反应机理并且介绍了目前苏彬教授课题组目前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会议最后,苏彬教授与秦粉菊副院长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此次报告对推动我院电化学发光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和有益指导,也为日后开展相关领域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